为投资者守好钱、为企业留住人 提升金融中心地位,樊芸代表“犀利”建言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号】:
东方网记者柏可林3月10日报道:消费者权益保护、风险管理和防范处置一直是我国金融业监管的重点。两会期间出炉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组建,也让相关话题引发代表委员普遍热议。如何推动资本市场更高质量发展?长期关注该领域的樊芸代表今年又就此提交了多份建议,并为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樊芸(摄影:全国人大代表李丰)
优化理财产品资金流转模式:建议调整T+1申赎规则
2021年6月,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资管新规明确:银行、理财公司对单个投资者在单个销售渠道持有的单只产品单个自然日的赎回金额设定不高于1万元的上限。当日认购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份额应当自下一个交易日起享有该产品的分配权益。当日赎回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份额自下一个交易日起不享有该产品的分配权益,即“理财T+1申赎规则”。
樊芸代表在履职中经常听到这样的反映:“原本短时间内可以进行多次交易操作,而现在想要周转资金就必须计算好天数,交易效率受到影响。”在她看来,理财产品要发挥随用随取的优势,要加快金融市场资源的流动。
“我建议取消现金类理财产品T+1赎回确认。”樊芸认为,监管机构应从产品的框架设计入手,优化理财产品的资金流转模式,满足市场对高流动性投资的需求,从而提升市场活力,增强企业投资机会。尤其是在疫情常态化防控后,要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更好的金融营商环境。
“商业银行和财富管理公司也应当充分尊重客户,给企业和老百姓更多选择权和决定权。”她建议要根据产品的业务性质和风险特征,进一步创新现金管理产品,提升自身对业务和项目的管理能力,增强风险管理水平,“确保产品管理规模与自身的人员储备、投研和客户服务能力、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水平相匹配,从而更好地服务市场,服务百姓。”
完善科创板期权上市政策,为企业留住人才
作为科创板的一项重大突破,允许带期权上市是为科创企业留住人才而设立的一种与国际接轨的制度。但樊芸代表在调研中发现,自2019开板以来截至2022年3月30日,科创板共有403家上市公司,采用期权带过IPO方式的公司仅16家。
“激励对象在公司上市后行权认购的股票,需承诺自行权之日起,三年内不得减持。同时,现行税法规定,员工在期权行权时点即产生纳税义务。也就是说,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员工还要交纳所得税,这给员工造成了极大的资金负担。”樊芸代表分析说,如果减持期内,公司股价面临波动,激励对象甚至会面临损失本金,这就难以起到有效激励作用,失去了允许带期权计划上市的意义。
2022年5月,财政部上海财监局曾就类似问题调研了相关企业并形成意见并上报,主要是为科创板企业(不限地区)员工股权激励,争取递延三年缴纳的政策,时间不限于2022年后。樊芸代表呼吁:“希望上述试点政策尽快落地,帮助硬核企业稳住人才和长期发展。”
深化行业协会改革,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
金融业是上海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之一。2022年,上海市金融业增加值为8626.31亿元,同比增长8.19%,名列全国第一。“进一步建设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需要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强有力支撑。”樊芸直言:“目前一些部门的行业协会还偏于强势,一定程度上会阻碍金融服务业发展。”
比如她建议中国银行间交易商协会进一步放宽门槛,增强内部监督机制,并积极引入外部监督机制,完善自律组织治理结构,增强信息公开。建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善创投行业投管理机制,强化重点环节、弱化具体流程。对中国保险业协会,她建议建立有效保障投保者和受益人的机制,应要求保险公司在起草条例时有一定数量具体实例,同时可以建立投保者、受益人参加的维权公益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