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梁思成等并称建筑四杰,中国第一代建筑师童寯特展举行,珍贵手稿首度亮相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号】:
他与梁思成、杨廷宝、刘敦桢并称“建筑四杰”;他撰写的《江南园林志》,被公认为中国园林现代研究的“开山之作”。他的名字是童寯。除了他广为人知的建筑成就外,大部分人并不知晓他还有着超高的水彩画技艺。
3月18日,作为上海久事美术馆群落2023年开年大展,“西行画录·东南园墅——建筑师童寯(1900-1983)特展”正式对公众展出,带领观众一起感悟中国第一代建筑师眼中建筑、艺术与园林的秘密。这也是童寯作品第一次成规模的大型展览,其中不少珍贵手稿、画作均为首次亮相。
双馆联动,讲述建筑大师珍贵纪事
童寯(1900-1983),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建筑学家、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中国近代造园理论和西方现代建筑研究的开拓者,以其一生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兴起与发展,对继承发扬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研习借鉴西方现代建筑理论与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
2023年正值童寯(故居)纪念馆落成及《江南园林志》出版60周年之际。本次展览,上海久事美术馆以童寯一生中两次重要的经历为引导,通过“西行画录”“东南园墅”两大主题,在久事美术馆群落旗下的美术馆和艺术沙龙两处场馆联动展出,呈现童寯在欧洲旅行期间的写生画作和他作为执业建筑师时的园林研究,充分展现了中国第一代建筑师迈向现代性的思想与理念。
《维也纳,卡尔·马克思大院[奥]》童寯 1930
童寯的大量珍贵手稿、史料文献、建筑图纸均为首次向公众展出。其中,“西行画录”所呈现的是童寯于1930年远赴欧洲的游学与考察。在为期四个月的旅行中,他通过画笔、日记与摄影,记录下欧洲的璀璨文化,以及光亮瑰丽的传统建筑和勃然兴发的现代建筑。他为此创作了逾200幅写生画作品,被完好地保存至今。“西行画录”精选其中的86幅画作展出。
在早年的游历中,童寯率性作画,同时也认真学习与观察欧洲建筑之特色,并施之于上海、南京、贵州等城市的建设之中。童寯的画作绚丽严谨、色彩浑厚,题材多样、潇洒豪放,其类型包括水彩、炭笔、素描、建筑草图等,是建筑绘画中的精品。“西行画录”首次系统而全面地向世人展示童寯的建筑艺术,按照时间顺序展示他在英、法、德、意、瑞士、比、荷等国考察建筑时所创作的绘画作品。
室内造园,再现百年前江南园林独特魅力
《维尔茨堡,大桥[德]》童寯 1930
开创中国园林的现代研究是童寯的另一项成就。展览“东南园墅”通过4个板块以及建筑模型、建筑摄影、园林测绘及手稿等近千件展品,全面而系统地展示童寯对于江南园林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
“东南园墅”的主题是关于童寯先生所撰写的《江南园林志》。2023年时值该书出版60周年,但这项工作的起点则始于更早的90年前。
1930年代初期,童寯遍访园林,多有踏勘测绘、摄影制图、史料搜集。他所研究记述的70余处园林,许多几经修缮,已成今日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但也有不少已经损毁湮灭。
《江南园林志》手稿,童寯 纸本 1937
在“东南园墅”部分,策展人童明以园林的空间形式去呈现一个关于“园林”的展览。展厅内通过木架与轻透的布料造出折廊、庭院、门洞,观众在这座与展览内容精确结合的室内“园林”里,走进一个闪烁着“胜景”的园林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童寯在1932年元旦与其挚友陈植、赵深在上海成立了大名鼎鼎的上海华盖建筑事务所,为上海设计与建造了许多优秀的建筑。本次展览的“东南园墅”主题展区所在的北京东路230号久事艺术沙龙,其前身正是由上海华盖建筑事务所于1931-1935年设计与建造的浙江兴业银行。展览也回顾了华盖建筑事务所的建筑作品,以呈现其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形成脉络。
2023年久事美术馆群落迎来5周年,这栋历史建筑也伴随着时代的演变与久事美术馆群落的成长而成为文艺新地标。时光流转,童寯的成就在自己参与打造的建筑中得以呈现,颇具意义。
还原历史细节,见证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兴起与发展
童寯先生在杭州 摄于1942年
本次展览策展人童明,是东南大学教授,也是童寯的孙子。他自大学研究生阶段起就正式开始了对童寯的研究。
童明告诉记者:“包括童寯、梁思成等在内,在他们那个年代,诞生了一批包括建筑、科学、艺术界等各领域的群星。我们不太了解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当时到底经历了什么。100多年过去,很多细节早已遗失。而这个展览上展出的童寯大量手稿、日志恰恰可以还原不少当时的历史剪影。”
在“东南园墅”板块,除了梁思成写给童寯的信函(原件)等,童明尤其推荐两件重要展品:中国营造学社创始人朱启钤先生写给童寯的两封信件,一封写于上世纪40年代,一封写于《江南园林志》出版后。
《江南园林志》图片排版设计稿 1937
“第一封信是《江南园林志》手稿因为当时战争以及洪水等原因损坏,朱启钤先生亲自去天津收拾残卷并来到上海交给童寯,但那时因淞沪会战,童寯已经去往重庆投入当时的建设。第二封信是《江南园林志》出版后,朱启钤先生再次致信童寯,信中感慨万千,以及感谢童寯对中国园林的贡献。两封信从侧面反映了那一代建筑人环境之艰难,也传递出老一辈人的工作精神。”童明说。
包括这两封信在内,本次展览展出的大量文献史料都是首次亮相。“这些相关文献都保存在老家,因为一些历史原因和自然原因,有部分遗失或损坏,几年前开始陆续整理出来。”
在童明看来,童寯遗留下来的这些史料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兴起与发展。“他的日志无比珍贵,反映了一个东方有志青年出国进入西方文明的所见所闻,以及回到故土后的建筑观点,非常鲜活地体现了当时的东西方文明交融,是珍贵的历史缩影,也对梳理中国第一代建筑师的整体学术脉络有重要价值。”
同样让这种梳理更具价值的,还包括此次展出的“西行画录”的画作。在童明看来,如果没有历史信息的支撑,这些画作仅仅只是描绘建筑物的水彩画。“但因为有了整体文献的支撑,它们不仅仅是单一的水彩画,而是一段建筑历史的拼图组成部分。”
“难以想象,这些画都是童寯在欧洲旅游的间隙高密度绘就的,有些是在等火车的嘈杂间隙,有些是在一场雨中即兴完成。他用自己作为建筑师的特有敏感和艺术家的娴熟功底,争分夺秒要把自己在欧洲看到的优秀建筑以这样的形式带回祖国。”童明感慨道。
《梁思成至童寯信函(原件)》 1937
在童明的印象中,祖父童寯给家里人的印象是“紧张”。“他不苟言笑,他的学生这样形容他:他就是一座钟,分秒不差。”但他非常敬佩祖父,“他的高度难以企及,展出的这些水彩画以及《江南园林志》都是他在30岁左右完成的。当你回顾历史,会发现有一座高山,以前就存在。”
此次展览由上海久事美术馆、东南大学、童寯纪念馆联合主办,由上海久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上海织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上海大力文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协办,展览得到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上海建筑学会的支持。展览将持续展出至2023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