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志愿坊”大家谈 |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下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再思考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号】: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上海市文明办、市志愿者协会、市志愿服务研究中心、上海海洋大学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志愿服务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沪上志愿坊”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理论研究基层驻点行动,在全市建设一批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理论研究基层观察点,成立一支汇聚全国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领域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队伍,举办一系列主题沙龙,形成一批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理论创新成果和实践范例。本期,我们将推出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特聘教授、上海市志愿者协会理事徐家良的文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下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再思考》。
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属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中国式现代化的释义,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个定义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有机部分,在整个治理体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愿景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求和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期待,提出未来志愿服务发展愿景。愿景一是全面发展协商民主。志愿服务发展优化,有赖于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政策规划等上层建筑予以保障。因而,健全各种制度化协商平台,畅通志愿服务参与主体表达意愿的渠道,为实现志愿服务制度体系、政策规划等方面的优化改良,推进志愿服务在制度化建设水平上不断提升,对于其高质量发展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愿景二是发展新志愿服务组织。根据志愿服务要求,按照国家相关规划和地方现实状况,针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建设出现上的一些难点或空白点,进一步发展新志愿服务组织,满足社会基本需求。愿景三是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弘扬志愿服务文化,健全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在党和国家发展战略指引下,推动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志愿服务,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爱互动氛围,让慈善公益之风在社会中盛行。愿景四是促进志愿服务就业与创业。健全志愿服务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推进社会工作参与志愿服务序列,发挥专业性在志愿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做到志愿服务就业和创业与现实需求高度匹配,符合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性要求。
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现行轨迹顺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趋势,现今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集中反映出志愿服务法律政策规范建设、志愿服务精神传播拓展、志愿组织合规有效建设和志愿服务模式高水平优化四方面现状。第一,在志愿服务法律政策规范建设上,形成基本完备的政策制度体系。除在2017年6月7日国务院第175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志愿服务条例》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中的慈善服务相关法规和概念中都有涉及志愿服务的内容。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修改,也包括志愿服务的相关条款补充与调整。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出台了许多政策文件,如2009年6月,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2014年2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发布《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2016年7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教育部、财政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发布《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2021年6月,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发布《关于推动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第二,在志愿服务精神传播拓展上,出现多渠道特质。谈及志愿服务精神,奉献精神是志愿服务精神最高境界;友爱、互助是志愿服务精神的核心要件;和谐发展、社会进步是志愿服务精神实现目标。志愿服务精神在志愿服务中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因而也出现了多渠道传播现象,主要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网络传播四类。其中,人际传播是通过个人对个人的方式进行,包括面对面的交谈、书信往来和电话联系等,若涉及人员数量比较多,就属于群体传播,如座谈会、演讲、茶话会和舞会等;组织传播是以组织为单位进行内外部的传播,对内的如会议、通知、报刊等,对外的如庆典、公益活动等;大众传播是借助现代化媒介进行传播,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等;网络传播是借助互联网进行传播,如微博、微信、抖音等。借助不同渠道和技术手段,从范围的宽度和接受的频率较好地达到了传播志愿服务精神的目标。
第三,在志愿组织合规有效建设上,出现分类化、规范化和创新化等方面特征。分类化是指志愿服务按服务过程、内容可分为专业化和非专业化服务两种,专业化指称有某项专业知识技能或获得专业资格的人提供服务,如专业社工师、心理健康、支教、法律援助等,与之相对,非专业化服务是指技术含量较低的一般性服务活动,如小型活动中的后勤保障工作;规范化指的是志愿组织根据章程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决策、执行、监督制度和议事规则,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信息公开的机制和方式,拓展有效、广泛的信息公开渠道,主动接受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定期开展基层培训、专业培训和组织者培训;创新化意味着改变志愿服务组织社会团体法人、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基金会法人等单一法人的形式,打造“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公司”的多法人结构,尝试用组织结构调整和商业运作模式来为志愿服务赢得更多的市场资源和更强的社会支持。第四,在志愿服务模式高水平优化上,在人员、组织和服务等多层面予以持续提升。从人员的层面来看,旨在提高志愿者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高质量,凸显志愿组织服务特殊品质;从组织的层面来看,包括志愿组织结构高质量、体系高质量、行为高质量、功能高质量、品牌高质量和影响力高质量等意涵,注重将志愿组织提升到一种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匹配的程度;聚焦志愿服务层面,它的高质量发展体现在对志愿服务项目高质量、行为高质量、人物高质量、传播高质量、技术高质量和效益高质量等方面综合推进,目标在于提高志愿服务的参与度和社会满意度。
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前景分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下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哪些因素是最为关键的,应怎样去践行?这值得人们长期关注和重视,目前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即主体层面的人人参与、技术层面的数字化发展以及效果层面的专业、规范和创新水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下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需要在主体层面实现人人参与。志愿服务本身具有较强的社会属性,是生发于一定社会土壤的产物。因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下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应吸引更多人群参与,构建人人参与下的志愿服务格局,这种较为理想的志愿服务模式,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下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下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应该在技术层面与现代慈善业态和现代数字技术融汇一体。以慈善信托为代表的现代慈善业态与“两微一端”为特征的现代数字技术实则是志愿服务从传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此基础上促进志愿服务质效提升,更好地让民众感受到志愿服务所带来的温暖。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下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在效果层面需要与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建设诉求紧密结合,突出专业、规范和创新水准。这意味着志愿服务应在专业、规范基础上勇于开拓创新,以高质量为标准,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身的智慧与力量。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特聘教授、上海市志愿者协会理事、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