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财经网,✅Shanghai经济网,Shanghai财经频道,上海商业新闻网,上海本地新闻媒体✅

您好,欢迎访问Shanghai上海财经新闻网,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观察|罕见病药物纳入医保之外,还有哪些值得关注?

2023-03-01 15:18来源:未知 频道:上海新闻 阅读: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财经动态,传播大沪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news.shanghaima.com/上海财经网欢迎您!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号】:

“瓷娃娃”“渐冻人”“蝴蝶宝贝”“月亮孩子”……这些名字背后,对应的是一个个罕见病。

2023年2月28日是第16个国际罕见病日。2018年国家《第一批罕见病目录》颁布后,对罕见病群体的各项支持政策加速出台,近年来,有关罕见病的诊疗、保障、药品研发、产业发展等话题,也广受关注。

“这些年,罕见病越来越多受到重视。”当日,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主任段涛教授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分子诊断与基因筛查技术的出现,越来越多的罕见病能及早被干预和发现,也有越来越多企业投入罕见病药物的研发和精准诊断中。

“整体上看,2022年是罕见病领域惊喜不断涌现的一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不断纳入罕见病用药,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罕见病药品研发,罕见病保障在地方医保层面也获得了积极突破。”长期专注于罕见病领域的病痛挑战基金会信息研究总监郭晋川表示。

根据2月25日公开发布的《2023中国罕见病行业趋势观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月最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公布,共有199种罕见病药品在全球上市,涉及87种罕见病;其中,103种药品在中国上市,涉及47种罕见病;73种药品纳入医保,涉及31种罕见病。

社会各界认为,对罕见病群体的关怀,不仅包括治疗、康复、护理,还有社会融入支持、疾病知识倡导、心理关怀等。

七成在国内上市罕见病药物纳入国家医保

郭晋川透露,一方面,我国罕见病药品上市数量相对全球仍有一定差距,约40种罕见病的患者面临“境外有药、境内无药”;另一方面,在中国上市的罕见病药超七成纳入医保,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不断纳入罕见病用药,至今已初见成效。

郭晋川认为,整体上看,2022年是罕见病领域惊喜不断涌现的一年。

首先,罕见病药品研发与上市的支持性政策密集出台。《报告》统计,2018年至今共有17项政策涉及罕见病药物,其中2022年这一年就多达8项。

其次,本土药企对罕见病药品研发的兴趣出现爆发性增长。《报告》指出,2018-2022年,国内27种罕见病药品(除新增适应症)上市,其中仅有4种上市药物为国内企业引进或仿制;而到2023年2月,基于《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国内有81种罕见病药物(尚不包括化学仿制药和生物类似药)处于临床试验及上市申请阶段,其中46种药物为本土自主研发。

“药品的研发与支付保障密切相关,过去两年,国家医保目录谈判每次纳入的罕见病药品均为7种,且大多为跨国药企产品,”郭晋川表示,“随着本土药企的日益重视与自主研发水平的提升,今后罕见病药品进入医保目录,或许不再是重大新闻。”

再次,罕见病保障在地方医保层面也有积极突破。过去十余年,地方省市对罕见病群体的保障政策陆续出台,例如以浙江、江苏为代表的“专项基金”模式,以山东、成都为代表的“大病保险”模式等,补充了基本医保覆盖度的不足。

2023年1月,江苏省首次将罕见病保障体系写入省级医保法规。突破了过去地方单一部门出台专项措施的通行做法,迈出可贵一步。

诊断技术提高与多学科诊疗模式,正助力罕见病早发现早干预

目前要做到早期正确诊断罕见病,对全世界而言还是个难题。

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所长曾凡一教授告诉记者,因为对于某一罕见病,病例数实属稀少,临床医师常缺少诊断和治疗经验,加上某些医院缺少罕见病治疗所需的仪器、设备,导致病情延误,易发生漏诊和误诊。

“约80%的罕见病属于遗传病。欧洲一项调查研究发现,近25%的罕见病患者在发病5-30年后才得以确诊。我国2020年的调查结果显示,罕见病患者平均诊断时间为4.81年。”曾凡一说。

曾凡一说,近20年来,发展成熟的DNA二代测序技术和染色体基因芯片技术,对罕见病诊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基因检测已经广泛地用于儿童遗传病的诊断和治疗,目前国家在罕见病名录中公布的121种罕见病,基本上都可防可治。

在北京、上海、广州、浙江等地,有越来越多医疗机构探索多学科诊疗,助力罕见病早诊早治。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最新成立了“复旦中山罕见病诊疗中心”, 整合院内各个优势学科、精准医学中心、大数据及信息智能化研究平台等,集临床诊疗、基础研究、新药及新技术研发、AI智能化赋能数据库管理等于一体。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也设立了疑难罕见病诊治中心、罕见病专病门诊,翻译国外罕见专病家庭护理指南,编写罕见病科普书籍,参与支持罕见病患友组织建设。

技术在提高,服务也在不断完善。28日,上海新华医院-病痛挑战基金会罕见病综合服务中心揭牌。新华医院医务部主任盛旭俊表示,未来,该院联合病痛挑战基金会将为患者提供医疗信息、直接援助、疾病管理知识、家庭支持等服务,增进医患沟通,向来院治疗的贫困罕见病患者提供医疗援助。    

配套性保障政策仍然需要完善

对罕见病群体的关怀,不仅包括治疗、康复、护理,还有社会融入支持、疾病知识倡导、心理关怀。

作为罕见病人家属、渐冻症患者的妻子,曹女士坦言,城市无障碍设施对行动不便的罕见病患者很重要,“一些病人抗拒出门,不单单是心态问题,还关系到社会环境、路人眼光,甚至上厕所这一件小事,也会让人束手无策。”

曹女士说,当前在国家医保政策下,一些渐冻症医药费并不贵,但护理人工和设备仪器花费很大。专业护工稀缺、流动性强,呼吸机、专用病床、轮椅等家用医疗设施的流通、租赁市场也有待进一步开发。

上海德达医院是全国马凡病友大会的举办地。该院心血管外科医生刘巍时常接触马凡综合征患者——患病特征为四肢、手指、脚趾细长不匀称,身高明显超出常人,伴有心血管系统异常,特别是合并的心脏瓣膜异常和主动脉瘤,该病被纳入国家《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如果父母中一方患有这个疾病,子女遗传的概率就是50%,但仍然有很多患者并不知道自己得了这种病,这类疾病如果不经过手术治疗,约一半病人会在30多岁时,发生动脉瘤破裂死亡。”

刘巍告诉记者,马凡综合征患者的心理也值得被社会关注,他们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容易受到偏见与歧视,会出现脊柱侧弯、骨骼畸形等不同的外在症状,影响器官,影响生活质量。

刘巍期盼着,有一天基因治疗技术的发展,可以根治“马凡综合征”,同时通过基因干预治疗手段,消除下一代的疾病基因消除。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主任段涛教授呼吁,希望能有更多社会力量加入罕见病诊断治疗中,临床诊断水平也有待提高,“当前,比罕见病更罕见的,是能治疗罕见病的医生。”

此外,罕见病群体的非药品需求也值得被关注。2023年2月28日当日,上海新华医院和病痛挑战基金会联合发布的《2023罕见病类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可及性报告》指出,在国家《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中,有32种罕见病患者需要使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其中18种罕见病患者需终生、足量使用,但只有1种(苯丙酮尿症)患者可享受一定比例报销;其他病种的特食涉及产品注册等问题,尚未能在国内上市,国内厂家生产准入机制不明确,患者家庭只能从非正式渠道获取特食,更谈不上通过医保报销。

本文地址: http://caijing.shanghaima.com/shanghai/19899.html
严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上海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上海财经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上海财经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3455677927@qq.com)删除!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新闻网|上海财经网电子版官网|上海财经网电子版阅读|上海财经大学网站|上海财经媒体|上海财政局网站|上海报业集团|上海财经网专栏|上海财经网东方财经|投诉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网有哪些内容|上海财经网在哪里看|上海财经网地址|上海财经网新版上线|上海财经网新浪博客|上海财经网新闻频道|上海财经杂志|上海财经网APP|上海财经网记者新闻采访|

上一篇:区监督工作协同联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下一篇:进口快、出口忙,上海海关持续提升整车进出口通关便利化水平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Shanghai财经网,✅Shanghai经济网,Shanghai财经频道,上海商业新闻网,上海本地新闻媒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