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财经网,✅Shanghai经济网,Shanghai财经频道,上海商业新闻网,上海本地新闻媒体✅

您好,欢迎访问Shanghai上海财经新闻网,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流浪地球2》和它幕后的视效公司|对话徐建

2023-03-12 22:25来源:未知 频道:娱乐新闻 阅读: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财经动态,传播大沪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news.shanghaima.com/上海财经网欢迎您!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号】:

上映一个半月后,《流浪地球2》的票房已经几乎达到40亿。

数据来源:灯塔专业版,截至3月9日中午

对徐建和他的MORE VFX而言,既作为主力参与了视效工作,同时又有小份额的投资,这样的参与方式,不论是对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的参与,亦或是自身的商业化收益,都是“还不错”的结果。

MORE VFX公司的发展史,几乎可以成为中国电影“重工业”发展的一面镜子。徐建喜欢电影,创办MORE的初心也是电影。公司创办之初,MORE的主要业务是广告片,因与宁浩的结识,徐建和他的MORE正式走进了电影领域。

经历了《黄金大劫案》的初体验、《悟空传》的明知“赔钱”也要试,2019年上映的《流浪地球》,也同样是MORE的一个重要节点,此后,如《刺杀小说家》、《独行月球》这样的“重工业电影”,MORE的参与程度也是越来越高。

而在国产“视效大片”史无前例规模的《流浪地球2》当中,MORE VFX所扮演的角色,已经不是第一部当中的重要参与者,而是在90%的国产力量当中,作为统筹者角色存在。

尽管如此,“国产视效”依然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与挑战,游戏行业的人才竞争,乃至于自身“商业模式”的调整与开拓。

关于这些话题,毒眸在上个月和徐建聊了聊,以下是访谈的部分内容整理。

“不出戏,性价比就挺高的“

毒眸:虽然和郭帆早就不是第一次合作,但还是想知道围绕《流浪地球2》最初的时间线,有哪些东西是你最开始就知道要做的?

徐建:第一部之后就一直聊。

因为第一部的成功,郭导在2019年一整年都在忙各种各样的事情。正经开始动其实是2020年的上半年,那个时候跟我们说了一下几个设想,比如说电影开头的空战,雏形甚至规模在最开始就已经有了;还有一个东西在当时就说了,就是要做“De-aging ”数字换龄,然后我就慌了。(笑)

毒眸:因为之前没有做过?

徐建:是的,刚开始肯定是因为没有做过。但导演“怂恿”我们,“就要奔着最牛的方向去”,我们也最初就决定用Weta方案,目前世界上最牛的方案,就是《双子杀手》那套“纯CG做一个人的”的方案,都想有一个巨大的突破。

2020年就开始了各种测试,年末就扫描了华哥(刘德华)和京哥(吴京)各一次,但发现做不了。那套方案别人能做,是因为之前有20年的积累,从《指环王》开始,到后面《阿丽塔》、《阿凡达》一直在做这些东西,而且大部分的技术是不对外开放的,都是人家的独门秘笈。

虽然中国人学东西快,但是你想把20年缩短到2年里面还是不太现实的。不仅流程上我们也没有过这样的尝试,实践上,现场的各部门,包括灯光、道具也没有成熟到去用那个模式:甚至无线信号都会和动捕打架。时间、金钱、人力其实都没有支撑我们用这套方案。

毒眸:最后你们选择了DeepFake的开源方案。

徐建:是的。说简单点,很多人用的手机APP的底层逻辑也是DeepFake这个算法,通过AI的大量训练,比如我们最多的迭代了500多万次,然后告诉AI我拍的是你现在的姿态,配合一些年轻时候的影像资料,100%还原你年轻时候的样子。

但是导演的需求又不是光这样,他的需求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包括妆发、造型、审美,都不一样。“想象中的年轻”和“之前的影像”肯定还是有差别,你真把年轻的时候搬上去大家又会觉得突兀。导演的要求是看到的是“今天的华哥或者是京哥”,但需要想好“年轻的时候什么样”,这样的需求人工智能就干不了了,只能靠手动。

我们铺了大量的艺术家,联系了好莱坞做数字换脸最成熟的公司,漫威这些东西很多是他们换的。刚刚开始没问题,但导演进阶需求一提出来发现就坏了,他们那边搞出来就完全不像样子了,因为他们公司大部分是西方人,西方人对中国人的长相认知不一样,一修就修乱套了。

后来我们是找到了一家公司,这个公司基本是华人,我们一起配合,我们这边像图恒宇,像张鹏的老龄化是我们做的,他们那边主要是负责刘培强年轻化的时候。

毒眸:这就变成了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技术是统一的,但文化、认知上的统一很难达成?就像你之前做《疯狂的外星人》,你要一个“黑社会”,对方第一反应就是“马龙·白兰度”,而不是咱们理解中的“小混混”。

《疯狂的外星人》中的“黑社会” 大飞

徐建:对,这还只是出身的问题。甚至你对人的样貌的理解,这个可能深层次的来源于语言环境的不一样,说中文的人之间理解就会相近。

毒眸:技术上这件事儿它比很多大场面都难得多,但观众一方面正反馈不明显、一旦有瑕疵又会很出戏——这会是一件性价比特别低的事儿吗?

徐建:其实没太多可探讨空间,因为视效永远是为人物和剧情服务的。一方面就像你说的,可能看起来性价比很低,因为真做不到的时候,稍微有一点点瑕疵,就会觉得不舒服,如果不解决,就出戏。

但另一方面,哪怕观众的眼睛被“山崩地裂”的那些大场面吸引过去了,但是我们行业内沉下来想,就是因为那些换脸的东西做到了,没有太大的瑕疵,如果能保证大家不出戏,反过来其实是性价比很高的。

“一个行业的升级”

毒眸:对MORE来说有很多重要的节点,有哪些归为这一次《流浪地球2》带来的突破?

徐建:公司内部层面,有技术点的升级,也有所有成员经验的升级,因为量太大了,太大了我们是总包,然后我们去一直到底下最后统计出来的是一共有67家分包商。

具体来说就是我之前提过的几件事,一是统一视效标准,第二怎么控盘制片计划,这两个点上其实是在我们公司内部提升比较大的,我们也做了很多的新尝试,比如说USD这个数据格式,是迪士尼放出来的免费的数据格式,它是一个新的东西,格式的迭代影响非常大。

因为我们很多的工具是基于原有的数据格式去写的,比如说简单的说就是命名规范这个东西,我要基于那个数据格式写命名规范,一个部门迭代多少次,你是我的下一个部门,你过来以后拿我哪个版本的东西,等等。我们公司内部流程就是有很多自己开发的、后台检验的工具,用了USD之后,相当于这些东西基本重写一遍。

毒眸:就像工厂在为了一个又一个新产品,一次次迭代流水线一样?因为之前有经验教训,《流浪地球》第一部的时候,导演有个很形象的比喻说当年视效工作的乱,就是很多文件都叫“123”,当时MORE也还不是“总控”。

徐建:对,所以没有办法统计其他家的标准。老郭也是上一次的经验教训,所以这次我其实跟他说过好几次了,我说这个量太大了,我们一家很难统筹出来,他想了一下说不行,还得放到你们那,这样就他“咔”一刀,所有的难题他不用面对了。(笑)

毒眸:流程、格式都是提高整体效率。所以预告片那次有观众提出来有战斗机起飞有瑕疵,也就可以当天完成改动?

徐建:是的。《流浪地球2》90%都是国内的视效公司,加上我们使用了USD的数据格式,其实相当于逼着整个的视效行业升了一个级,也是一边适应一边调整。

最后坐下来,相当于带着整个合作伙伴们一起,适应一下最新的标准格式,完成一整个行业的升级。我们也算是对行业有点贡献。

“升级”不是在于单个镜头多么精美。其实我们单独拿出某个镜头来,你说放到2-3年前,我们这些公司拼死拼活其实也能做出来,两年前能做出来,现在也能做出来。更重要的是能够批量、定量去生产这些镜头。

毒眸:你们都在强调这一点,比如世界上最先进的镜头,单一个镜头,做出来不是问题,无非是时间问题,关键是规模化、工业化。

徐建:对,这个涉及到几个问题。我们强调电影工业化,但50%还是靠艺术家,电影工业化占另外50%,那这次我觉得最大的贡献,其实就是这50%的工业化的量,在当下这个阶段已经发挥到了相对的极致。

数据格式的统一只是一个方面,包括在了统一的标准当中,然后在流程当中运作。流程就是在我们这个工作里有两个词,一个是workflow,一个是dataflow:workflow是指生产环节的先后,这是一种突破;dataflow就是标准,不同部门乃至公司的数据交接,交接过程用自动化代替手工检查,能够省艺术家很多的时间,能够上千人的团队里面流转,这个是大突破。

还有是制片管理上的,也是一半靠人的经验,一半靠工具,这个在这个项目上也是一次重大的突破,要不然这么短的时间里面不可能把这个事儿干完。但是这个我觉得是得益于从《悟空传》开始,基本上都靠个人的能力,或者是总结的能力,制片的能力。

毒眸:我想起了《刺杀小说家》那时候,路阳会在你公司旁边剪片子,因为很多时候制约传输效率的就是物理距离。

徐建:对,这次迭代了之后就不需要了。文件是两边都有的,在统一格式之后,有修改剪辑的地方会变成代码记录,然后两边同步就行。这样的技术两年多以前也有,但是没现在那么成熟统一。

“必须存在的理由”

毒眸:两年前你那个宣布涨价的朋友圈,包括和游戏行业的人才争夺,引起了不少讨论,后面是怎样迈过这个坎的?当时你们也开始转型,做一些投资、出品。

徐建:这个坎其实没有迈过去(笑)。主要还是从赚钱规模上不是一个体量的,中国电影票房最好的时候全年600亿,这可能就是一个游戏单品的量。而在制作这一端,人才需求又刚好那么重合。

投资其实不太消耗公司内部的精力,很多时候片方也觉得咱们都合作得这么好了,你们有这个需求我们也支持一下,大家也知道我们的利润空间太小了,很难维系良性发展。因为份额给谁都是给,像《独行月球》和《流浪地球2》这样的作品,都是不愁有人投的,只是放谁进来的问题,所以第一出品方让我们参与进来,也是对我们的信任。

毒眸:这对未来的战略有哪些启示?

徐建:我在很多地方表达过一个观点,我觉得“视效公司”从公司的角度很难称为一个商业模式,不是说成熟不成熟,不应该成为一个商业模式,其实更理想的是像美术组那样,有一个相对临时的、项目制的状态。

但一些流程工具方面的积累,又让我们必须公司化经营。所以像投资这样的突破,(投资)我们来做的头部项目,对我们来说很不错。因为我们的利润空间太小,所以能经受的投资风险比较小,反过来也需要特别准。

现在看来,要想更进一步,我们其实也还有很多事情可以,比如我们真正能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大多数喜欢用技术视觉影像的一些人,肯定还是要针对这个特性往外再扩,最核心的还是有自己的产品。

毒眸:这两年团队其实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包括公司整体规模、人数这些。

徐建:从《流浪地球》第一部到现在,公司人员规模上没有太大的变化,比较稳定,也没有盲目扩张。一方面是市场规模,这两年电影行业也并不容易;另一方面我们也在这方面吃过亏。

比如我们第一次接触电影是《黄金大劫案》,我们之前是一个20个人的团队,手艺不错,当时是跟宁浩导演先合作了一个广告,合作得也不错。导演在做《黄金大劫案》的时候就说老徐你们还不错,一起来干吧。

《黄金大劫案》制作团队

当时也是很天真,就觉得分析里面每个视效镜头的技术点我们都能做,也没有什么问题,那就简单的想成我就多加人就完了,公司从不到20人一下扩大到80人,结果发现80个人的流程、分配、反馈,都不太一样。当时我们也没有工具,就用Excel这些,然后就乱了,那个项目也赔了。

所以这次《流浪地球2》的剧组也一样碰到了问题,第一部碰到了一些困难,觉得我们解决了那些困难,但其实当时剧组规模还没那么大。很多时候团队已经像是企业行为了,我全程在组里,最多的时候组里2000多人,然后你想一个2000多人的企业日常怎么运作,是需要一些规范流程的。

毒眸:这已经不是视效的问题了,对整个电影行业而言也是如此?

徐建:是,咱们的剧组缺这个东西,也没有弄过这个,以前可能一两百人的时候喉一嗓子就知道了。到第一部《流浪地球》的时候规模大了一些,但是也,当你到了几千人的时候,同时可能10个,8个景在置,每天发生各种变化,还包括各种时间上的、人事上的问题。

从经营公司的角度,这个道理好懂,但很多时候实践了才明白。《黄金大劫案》的时候,我简单地以为假如目前的人数能干五分之一,只要把干活的人数加到五分之五,100%投入就行了,其实不是这样的。

毒眸:这其实也是我们不断实践,小马过河的那种感觉?

徐建:实践嘛,一直讲的“实践出真知”就是这个道理。你要有实际的项目操作用它,才能体会到这个行、这个不行,我应该这么做。但是没有项目撑着就是纸上谈兵,哪怕用了一下,就发现因为实际的项目里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不是说你自己在那玩一个技术,玩出一个效果来。当你面对导演,面对总监,或者是现场拍摄给你的素材环境,你会有很多变化出现,你才能去真正的掌握它。

毒眸:刚才提到了宁浩,加上郭帆、路阳、饶晓志这帮人,MORE也算是和这代导演一起成长起来的,在合作的过程当中,不同的风格要怎样去实践、去配合?

徐建:其实本质上他们没有那么大的不同,不同也是艺术创作风格上的不同,所以我其实看到的更多是他们的共同点,不同的只是在艺术风格上,都较劲,如果这个磕不出来,不是他想要的想法都跟你死磕到底。

毒眸:到最后你们这边累一点(笑)。

徐建:倒不会,当你发现创作出来的“这个东西是对的”,其实这个过程还是挺幸福的。到现在为止,这个视效团队所承载的技术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都没有什么问题了,更多大家调整的是对一个画面故事的理解,情绪的理解,这个上面是有碰撞的。

毒眸:说大一点,产业的发展其实也和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节奏有点像,就是花很短的时间做别人很长时间做的事情,剩下的磨合,其实也恰恰是我们中国的视效公司跟西方的视效公司相比,“这个事儿得由我们来做”的重要性放在这里,其实更多关乎的不是某种情绪?

徐建:因为视效只是一个电影其中的一个小环节,整个电影那么多环节,中国电影也一百多年了,从前期创作到制片拍摄到后期的整个这套东西,其实有自己的一些特性。

我们的一些头部互联网公司比如阿里,一开始也不是那么大,正是因为找到了这个土壤适合的模式,一步步发展起来。我们也是在这个土壤上成长的,我们有很多必须存在的理由,我们的生存与发展,是符合这些特性、这套体系的。

本文地址: http://caijing.shanghaima.com/yule/37601.html
严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上海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上海财经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上海财经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3455677927@qq.com)删除!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新闻网|上海财经网电子版官网|上海财经网电子版阅读|上海财经大学网站|上海财经媒体|上海财政局网站|上海报业集团|上海财经网专栏|上海财经网东方财经|投诉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网有哪些内容|上海财经网在哪里看|上海财经网地址|上海财经网新版上线|上海财经网新浪博客|上海财经网新闻频道|上海财经杂志|上海财经网APP|上海财经网记者新闻采访|

上一篇:收视全网断层第一,蒋雯丽新戏和小14岁明道演情侣,被嘲奶孙恋

下一篇:50万人打出8.5分!年度悬疑神作,全程高能反转,可惜影院看不到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Shanghai财经网,✅Shanghai经济网,Shanghai财经频道,上海商业新闻网,上海本地新闻媒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