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苏浙皖优秀舞者汇聚“上海之春”,舞出江南春色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号】:
3月19日,第38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迎来沪苏浙皖四地优秀舞者,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参演第二届长三角专业舞蹈展演。这一场长三角舞蹈的盛会已筹备四个多月,从百余个报名节目中最终推选出32个精彩节目。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一连两场演出汇集了长三角地区专业院团、院校优秀舞蹈作品,均为近两年里涌现的新作。
舞评人方家骏发现,展演中的小型舞蹈作品力求突破,不再回避重大题材、现实题材。“当下的舞蹈创作者更注重文化表达和社会现实,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下,从狭小的圈子里走向了更为广阔的创作舞台。这些作品都在不拘一格、放宽视野,融入戏剧化表达,追求小作品、大立意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来自江苏的《道路》一改男子群舞“整齐划一”的套路,十三位男舞者以不同角色身份嵌入戏剧场景,将早期共产党人的精神刻画得十分鲜活。来自浙江的《生命有诗》取材于杭州“外卖小哥”熟读唐诗13年,终于拿下央视诗词大会年度冠军的真实故事。上海的男子群舞《鸿鹄高飞》中,古典美与现代生活形成了跨时空对接,碰撞出别样的意趣。《告别》展现了医护人员舍小家为大家的动人故事,《延乔兄弟》再现了陈延年、陈乔年兄弟的革命生涯,《大湾春歌》则以脱贫攻坚为背景。
《云迹》
沪苏浙皖共饮一江水,有着共同的文化根基,展演中涌现了一批彰显江南文化特色的作品。来自浙江的《春水前溪》以水为媒介,表现出人与自然相依相生的亲密关系,颇具江南风韵。《富春》将浙江桐庐地貌和古代山水画卷融为一体,作品借鉴了古代舞俑妆容和仪态,使舞蹈在神与形上取得了高度统一。江苏的《能不忆江南》从锡剧“瞧郎扇”中获取创作灵感,一柄团扇拧转回环,营造出诗画里的江南。
《春水前溪》
非物质文化遗产亦成为舞蹈创作的土壤。《七尺龙渊》表现的是国家级“非遗”龙泉剑的锻造精神,《二十一日酉时》通过一则典故来反映“镇江香醋”严格而精湛的酿造工艺,《南京绒花》把“非遗”传承人的工匠精神展现得有泪有笑。《幸福快车》展现了安徽传统舞蹈“花鼓灯”的新活力,《秋熟》则在甪直莲湘、浒浦花鼓等江南传统舞蹈的基础上,有了更浓的时代气息。
《秋熟》
在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唱主角的这一平台,芭蕾舞亦有不俗表现。《大地之光》《永生花》《梅》等芭蕾作品继承了中国原创芭蕾对民族化、当代性的重要追求,新生代演员的蓬勃朝气也让人耳目一新。
展演由长三角舞蹈发展联盟主办,沪苏浙皖四地舞协承办,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发展基金会协办。除了专业院团,艺术院校也踊跃参与,展现年轻舞者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