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落户”上海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号】:
“就像唐弢先生回到了上海,回到了他开始文学生涯的地方。”3月19日,第十一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颁奖仪式暨“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的中国文学”学术研讨会在朵云书院·戏剧店举行,不止一位与会者感慨道。
“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由中国现代文学馆设立,每年评选一次,意在弘扬唐弢的学术精神,鼓励年龄45岁以下青年学者的现当代文学研究,是当前国内最具权威性的青年学术奖之一。2022年起,上海文艺出版社与中国现代文学馆合作举办该奖项,提供资金赞助并承办颁奖仪式和系列学术活动,支持中国青年文学研究者和批评家的成长。
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表示,颁发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是对唐弢先生最好的纪念,也是对唐弢那一代人的初心、志业最好的纪念、重温、继承和弘扬。
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阚宁辉表示,今年是唐弢先生诞辰110周年,中国作协和中国现代文学馆决定将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未来五年的颁奖活动交给上海,“这对上海、对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对上海文艺出版社都有重要的意义。这是一份凝结着中国现代文学百年辉煌、百年梦想的深切寄托。”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表示,在上海长期举办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系列活动,将成为上海的一道风景。
唐弢1913年3月3日出生于宁波市江北区甬江街道畈里塘村,是著名作家、鲁迅研究专家、文学理论家、文学史家和藏书家。1992年,唐弢逝世后,家人将他的全部藏书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赢得文学界和学术界的广泛敬意。
今年是唐弢诞辰110周年,唐弢之子唐若昕出席颁奖仪式并为奖项揭幕奖杯。奖杯对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的唐弢书椅进行3D复原等比例缩小,与上海文艺出版社共同设计制作而成。唐弢书椅可以变成梯子蹬踩拿取图书,以唐弢书椅作为奖杯,取“学问当坐冷板凳,研究甘作他人梯”之意,期望青年学者能够以书为伴,以学问为志向,以老一辈学者为榜样,在学术研究上不断精进。
本届获奖作品中,熊鹰的《<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突进的艺术与革命意识的重构》熟练运用中文、日文、德文和英文材料,以德国艺术家凯绥·珂勒惠支的版画在1930年代初对中国革命及左翼文学运动的影响为线索,展开多重语境的比较分析,不仅为鲁迅在1930年代对左翼文学运动的组织和领导权的思考提供了独特诠释,也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全球史研究提供了一个坚实的案例。
路杨的《经验、情理与真实——再论古元延安木刻的风格“转变”》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古元木刻在开掘新生活与旧形式的创作经验。朱羽的《自然历史的“接生员”——周立波1950-1960年代短篇小说的“风格”政治刍议》接续唐弢对周立波新旧叠合风格的解读,具体而微地重构了周立波作品中作为“生”之“态”的社会主义生活世界,为认识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提供文学经验的线索。陈培浩的《“现代汉诗”与中国诗学“当代性”的生成》涉及如何看待现代性,如何面对现代性的产生和展开,如何面对非西方艺术在现代化与主体性之间取得复杂、微妙、艰难的平衡等重要问题,为现代汉诗研究提供富于启发性的新思路。袁先欣的《沈从文三十年代中后期湘西叙述中的民族与区域》对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沈从文笔下的苗人,与湘西苗族调查、苗民革屯运动进行了历史性对读,深入解剖了作家对民族、地方、国家等问题的介入和思考。
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