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研究】马瑞青:在欣赏中见到你自己 连载(十三)
上海财经网【上海财经号】:
【美术研究】马瑞青:在欣赏中见到你自己 连载(十三)你有没有“文化”?
欣赏者图式当中包含的一般的文化知识就是间接的知识,这也是对美术作品欣赏的基础。当美术作品反映着特定的文化信息,在欣赏这些作品时有没有相应的知识,就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欣赏差异。高玉华的油画《兵对将》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高玉华 《兵对将》
画面中两个人物在下棋,——初看画面,从小女孩柔弱的外形和中年男子健壮的外形看来,再凭欣赏者的日常经验——儿童与成人的智力发育程度——就会认为小女孩一定处于劣势。但画面上小女孩的红兵已经逼近黑方的将了,如果没有中国象棋知识的欣赏者恐怕还是不能了解作者的意图,甚至还会产生歧义。但是具有中国象棋知识的欣赏者会知道小女孩占有绝对优势,这时再回头看中年男子紧抓着头皮的双手,就会对这幅画有了正确的理解,从而得到一种欣快之感。在这里,特定的象棋知识成了能否理解作品的关键,欣赏者的图式知识单元中有无这些知识就成了欣赏差异的分界。
最有力的证明还来自民间美术的欣赏,王朝闻在《中国民间美术研究》一书中评论金山农民画时有过深刻的论述,在谈到民间美术作品时,他认为:“如果用美术院校的基本练习的标准来衡量这些民间美术(作品),当然难免以为他们是“原始”、“落后”和“”不科学”的。”一个受过正规美术训练的欣赏者如此必不奇怪,就是现代的绝大多数欣赏者,由于时代的变迁,关键是生存环境的改变,造成传统民间的知识体验的断裂,也很难对民间美术作品中“鱼戏莲”、“凤穿牡丹”、“抓髻娃娃”等形象产生正确的理解。在欣赏中出现差异的结果也就在所难免了。
在日常知识的层面会产生欣赏的差异,这些知识阅历影响着欣赏者的趣味的取向。欣赏者在这个层次上可以产生不同的理解,进而产生程度不同的情感反应,但这种情感反应与日常感情区别不大,欣赏者在美术作品欣赏中提取的是积淀在图式内的日常知识单元,这个阶段的欣赏还主要是日常经验、知识的复现,在这里,美术作品作为日常生活的代用品出现。
上一篇:【美术研究】马瑞青:在欣赏中见到你自己 连载(十三)
下一篇:著名书法家闫锐敏为共工新闻社题字